2024年度河南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优势学科培育类)项目受理情况公示 食品领域有44项
2024-05-31 12:00
5月30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4年度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优势学科培育类)项目受理情况,其中,食品领域有44项,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2024年5月30日至6月5日。
食品领域2024年度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优势学科培育类)项目受理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125
酿酒酵母胞内氧化还原状态调控复制解旋酶cm g 形成的分子机制
郑州大学
299
多花黑麦草抗a ls类除草剂的关键基因功能分析及调控机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0
玉米田蠼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1
优势生防菌pseudomonas spp.a 34-9基于金银花土壤微生态调控的生防机理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2
黄淮海夏玉米区南方锈病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3
河南省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5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毒性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9
抑制芝麻枯萎病菌的拜赖青霉活性成分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10
甘薯湖北曲叶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关键因素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11
谷子氮高效基因sig s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12
转录因子o sr l6调控水稻节水抗旱的作用机理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13
玉米叶宽基因zm na l4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14
玉米重要病害抗性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方法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15
玉米花粉高温相关竞争内源性cerna 的调控网络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16
花生籽仁黄曲霉抗性关键基因发掘及分子调控机制解析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317
小麦抗穗发芽新基因taa l em 1的挖掘与作用机制解析及育种利用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318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新基因y rzm 1354的精细作图与候选基因分析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319
小麦籽粒锌、铁离子积累主效基因鉴定与分子育种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320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面团延伸性主效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321
bnw r k y 184调控油菜干旱胁迫响应的机制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22
长豇豆抗病虫种质的筛选、创制与应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23
黄淮区油菜氮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24
油莎豆cecn r基因调控块茎膨大的分子机制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25
玉米地方品种优异品质性状相关基因挖掘与遗传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326
玉米矮秆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及遗传基础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327
高温胁迫下玉米花药发育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功能分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328
芝麻抗茎点枯病关键基因发掘与抗病遗传基础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329
芝麻抗裂蒴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330
芝麻栽培种关键抗枯萎病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332
假单胞菌对金银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333
大白菜橘红心基因bro r 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344
玉米叶片气孔非生物胁迫响应可解释定量分析及相关基因挖掘
河南大学
345
基于高通量表型平台的水稻根系导水率和抗旱相关基因挖掘与作用机理研究
河南大学
346
假单胞菌对金银花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控研究
河南大学
347
绿针假单胞菌对金银花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控研究
河南大学
353
豫产道地金银花多糖成分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
354
水稻g g p上游开放阅读框变异在抗旱中的功能鉴定及作用机制解析
河南师范大学
355
水稻o sm a te 1基因抗旱功能的机制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
356
水稻水孔蛋白o sa q p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
357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间效应蛋白变化、毒性结构及遗传特性
河南师范大学
368
小麦籽粒镉含量关键基因发掘
河南农业大学
369
tan a s-6b调控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子机制及富锌种质创制
河南农业大学
370
玉米矮秆基因zm sdw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
378
o ssg r 2-o sbzip23模块调控水稻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
信阳师范大学
(来源:河南省科学技术厅)